当前位置:
首页 > 直属单位信息
冬季高发脑中风 预防有“六招”
发布日期:2021-01-12 11:37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严重者会让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因此预防脑中风刻不容缓。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张晓雪介绍,冬季中风的高发期尤其在北方,昼夜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外界温度变化太快,容易造成人体血管收缩异常,发生中风意外。此外,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尤其本身就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易引起脑供血不足,引发脑中风。寒冷的冬季,如何预防脑中风?张晓雪提醒注意以下六点。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35岁以上的人应经常测量血压,血压超过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就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停止,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因为自行停服降压药导致脑出血酿出悲剧。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及时了解血压波动情况,为医生调整降压药提供依据。张晓雪建议每月适当中药调理有助于预防血管痉挛引发血压阶段性升高而诱发脑血管病。临床上以肝阳上亢型多见,可予以中药代茶饮:天麻6g,三七花3g,葛根6g,决明子6g,菊花3g,日一剂。

避免感冒

感冒可以诱发或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外出时要穿暖和,戴上帽子手套,避免受到寒冷的刺激。室内相对暖和,应适当减少衣服。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并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定时开窗通气受凉后常感后背发冷,颈项强痛,头痛头晕,建议给予生姜3片,葱根2根,葱白2根,红糖10g,水煎服,微发汗,做颈部养生操,可预防颈椎病及脑血管病的发生。

平衡饮食 

饮食不当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继而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应力求多样化,清淡、少盐(每天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少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冬季应多食鲜枣、柚子、柿子、柑橘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及绿叶蔬菜。适当补充蛋白质,如奶、豆制品、鱼、肉、蛋。禁止暴饮暴食尤其晚饭要限制肉蛋类及面食,控制好体重。冬季干燥,要多喝水,饮料以白开水与清茶最好。

生活规律

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要结合工作,注意安排好生活起居,定时作息,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要养成每天在户外做轻、中度体育锻炼30分钟的习惯,可选择八段锦、五禽戏等轻缓的运动。冬季不应太早锻炼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才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经常运动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运动贵在坚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雨雪天气可选择室内运动 

戒烟限酒

吸烟能使血管内皮损伤,逐渐引起血脂增高,血黏度增大,脑血流减少,使动脉狭窄提前发生,硬化加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吸烟引起脑梗塞的第二三位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吸烟。少量喝酒能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葡萄酒。但不可大量喝酒,每天喝酒以不超过50克为宜。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饮酒。因为饮酒之后,在酒精的作用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压力增大,容易引发脑出血。平时可饮中药茶,改善血管功能。如决明子茶:决明子6g,玫瑰花3g,三七花3g,菊花3g,荷叶3g,每日一剂,泡茶饮。

心态平和

控制好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心脑血管病人切忌情绪突然激动,这样很容易中风或者心肌梗死。季草木凋零,给人一种凄凉感觉,加上天气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日久使人意志消沉,免疫力低下,易产生抑郁。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情绪调节,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做到不发怒,不发火,保持平和的心态。可给予疏肝理气,养心安神的中药调理,中药代茶饮:佛手3g,菊花3g,百合3g,荷叶3g,玫瑰花3g。每日一剂。
    

    张晓雪提醒,如今年轻人由于工作和学习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再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