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天气仍然寒冷,除了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外,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也威胁着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一旦中招,孩子就可能出现发热、呕吐伴腹泻,来势凶猛,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宝宝得了轮状病毒怎么办,轮状病毒是什么?有哪些危害?怎么预防?下面咱们一条一条说。
一、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于1973年最早由Bishop用电镜从澳大利亚腹泻儿童肠活检上皮细胞内发现,形如车轮状,故命为“轮状病毒”。目前,轮状病毒分为7组,即A-G组。A、B、C三组能引起人畜共患的腹泻,其他各组主要引起动物腹泻。A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发病高峰在秋冬季节,故名“婴儿秋冬季腹泻或秋季腹泻”,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B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成人腹泻,又名“成人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散发性的婴幼儿腹泻。
二、感染轮状病毒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轮状病毒感染后有症状的多为5岁以下儿童。儿童感染后潜伏期约为2-3天,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每日腹泻数次到十数次,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呕吐常先于腹泻,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没有血或粘液(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成人感染可有轻度腹泻、稀便、乏力、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三、轮状病毒如何传播?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在土壤、水、玩具、食物、衣物、空气飞沫等中可存活数周,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有报道经呼吸道传播。婴幼儿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水、食物、手、玩具、日用品、空气飞沫等而感染,也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进行传播。
四、轮状病毒腹泻如何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免疫接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除了疫苗,没有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完全消除轮状病毒及它的传播。实践证明,接种轮状病毒减毒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减轻腹泻症状,进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尤其是重症腹泻唯一的、最经济的手段。其它的非特异性预防措施还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鼓励母乳喂养;避免与患轮状病毒腹泻病人接触;少带孩子到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
(济宁市疾控中心 颜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