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在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老百姓对医疗的个性化服务、服务效率、医疗质量等需求日益增长。县卫计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积极探索绿色医疗改革新模式,打造绿色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使老百姓能够真正感受到医改的获得感。
创建优美的就医环境
如今,走进鱼台县王庙镇卫生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舒适的家。就医环境有序,空间温馨,服务温暖……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医疗服务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清理院内洗手间,定期喷洒药物杀灭蝇蚊,更新水龙头,安装壁挂式洗手液盒,加工不锈钢拖把凉晒架,制作拖布池,设置消毒池和防冻功能,设立生活垃圾暂存点,做到垃圾箱及时清理,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重新规划车位线,制作停车方向提示语展板。规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卫生文明素养,对院里院外的绿植进行养护,做到“四季常绿”。张贴“上下楼梯请小心”、“无烟医院,禁止吸烟”等提示语。同样,县第二人民医院院内的草绿花香、鱼池凉亭、假山绿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为患者创造了一个优雅舒适的医疗环境。
自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环境“百日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来,2家镇街卫生院厕所改造完成;2家镇街卫生院硬化地面近3000平方米;5家镇街卫生院内、外墙皮粉刷;1家镇街卫生院对院内花园进行美化整治;各医疗机构根据问题清单均开展了全面整治。村级卫生室的服务环境整治同步进行。
各医疗机构内彻底取缔非法停车点和零售小卖部,根除长期困扰医院停车难、乱收费、强装、强卸、挤占120急救车道的顽疾,实行汽车按时计费的措施。营造文明创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文明窗口、车辆管理、宣传册及满意度问卷调查发放等工作。
构建优质化的医疗技术服务机制
构建“零距离”医疗技术服务。县计生协邀请市级医院妇产科专家,并组建优生优育指导专家志愿者服务团队,与各镇街卫生院联合,深入到11个镇街开展优育讲座、指导、服务、宣传进社区活动,共巡回举办11期高龄孕产妇知识培训班,1300余名待孕、在孕妇女参加学习培训。发动宣传车在全县392个村居宣传15天,对于药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内容进行宣传。举办“月嫂”培训班,在全县镇街部分村免费举办12期“月嫂”培训班,共有近700名妇女参加。 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及“两癌”筛查活动。各镇街计生办与卫生院联合,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抽调技术骨干,携带B超机等相关器械,深入村居、社区为育龄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健康查体、入户技术、节育技术、生殖健康等服务。
构建“零距离”医患关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转变基层医生服务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引导有序就医,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以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合理确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任务目标,提高签约覆盖面,全县常住人口签约率保持在4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70%以上。围绕签约覆盖率、服务落实率、签约群众就诊率、续签率、签约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至此,全县家庭医生签约219121人,建立健康档案393948人,重点人群签约112628人,全县常住居民签约服务率达到46%,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6%。充分利用满意度回访信息系统,加强对医疗机构满意度回访的监督,确保回访实效。各医疗单位组织医护人员定期进村居、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或利用节假日、节庆日到人流密集处开展200余场次的义诊活动,为群众进行量血压、测血糖、健康指导等服务工作。
构建“医共体”服务体系。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发挥龙头作用,与10家镇街卫生院建立“医共体”,从技术、人员和管理等方面对镇街卫生院提供培训和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接诊医共体内的卫生院转诊患者,帮助扶持卫生院薄弱科室,安排卫生院医技人员免费进修。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10家镇街卫生院签约“妇幼保健医共体”,向10家镇街卫生院免费提供价值70余万元的母婴保健设备,发挥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专科优势,指导成员单位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科室与科室、专业与专业对口帮扶,定期举办医共体培训会。县中医院携手县第二人民医院共建“中医医共体”,派出7名中医专家,周一至周五在县第二人民医院坐诊,普及中医药知识,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目标。
构建“零站队”医疗服务。推行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免费饮用水、一次性水杯、花镜、指甲剪、卫生纸等,方便患者取用;免费为患者测血压、量体温,并有轮椅、平车供患者使用;明确门诊护理的导诊、咨询、预约、便民措施四大功能。设立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咨询服务人员落实“首问负责制”,指引患者办卡缴费、预约专家、打印各类检查检验报告。每日准确公布各科室医生出诊信息,指导病人就诊。根据就诊者主诉、基本体征和表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指导病人准确填写就诊信息,准确就诊。
建设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含各业务流程的His、电子病历、实验室、图像、电子图书等系统。包含微信、支付宝、银联卡等自助支付功能的银医系统上线,实现了社保卡在全院的一卡通,缓解了患者排队就医的问题。搭建母子保健信息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孕产妇关注后,在手机上就可以了解孕期各个阶段的健康知识和注意事项,并能自我记录孕期情况和检查情况。建立“个性化儿童家庭医生签约微信群”,提供线上就诊指导、儿童健康查体、妈妈课堂和重病儿童的住院救治等服务。推行在线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端推送、快递送达”办理的“放管服”工作模式,目前,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均实现“零跑腿”和“只跑一次”的承诺,真正达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目的。
构建业务培训机制
县直医生“下派帮扶”和基层医生“向上轮训”。县直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下派帮扶10处镇街卫生院和选派镇街、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到县医院开展每月4天、不少于1个月的轮训学习。目前,县级医疗下派帮扶96人,镇村两级在县级医院参加培训人员1632人。
今年为卫生计生提升服务年。组织县直医务人员到省市级医院接受针对性的中、短期业务培训;组织县直医疗机构业务专家对镇村医务人员进行常见病多发病鉴别诊治、护理文书、急救常用技术操作、服务礼仪等培训;对镇村医务人员进行14类59项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对村级卫生计生专职主任、卫生室医务人员就奖励扶助、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医疗卫生等内容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业务理论考试。至此,举办4期,2000余人次接受系统性的理论学习。
县直医疗机构与上级医学专家连线,进行一年的空中课堂培训;经常邀请市级医院专家讲授《医患沟通》、《医院与医保》、《医护礼仪》等内容知识。19名基层卫生参赛选手在全县中药专业技能比武大赛上亮出“绝活”,通过眼观、口尝、鼻闻、手摸等方式,在13分钟内鉴别中药,确定其药名、科属和药用部位。组织县直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专家,评定由10家镇街卫生院妇保儿保医生参与操作的围产保健、妇幼保健、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4个项目的技能竞赛。就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知识等内容组织全县10家镇街卫生院分管院长及门诊预防接种人员4期培训。这一系列的竞赛学习,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评促学促用的目的,用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群众。(李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