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济宁市任城区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N+1+N”医联体模式催生社区医疗卫生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18-01-16 15:19 浏览次数: 字号:[ ]

济宁市任城区金城街道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政府主导的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济宁市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0个社区居委会,56个居民小区,社区服务人口约5.6万人。近年来,该中心创新卫生强基思路,在内部建立N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外部对接N家三甲医院,积极探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的“N+1+N”医疗联合体模式,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了辖区居民就医体验,催生了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新动能,先后有省内外30余家政府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前来参观考察,先后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2017年11月,该中心先后在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和全省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训班上作了典型发言。主要做法:

一、积极对接N家三甲医院,适应居民不同就医需求

一是探索建立N个医联体。该中心经过调研,深入了解辖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患病特点、到大医院看名医的排队等候之苦和就近看上名医的便利化期待,结合自身医疗卫生条件,拿出肛肠科、康复科等居民有就医更高需求的科室,积极探索与三甲医院对接合作之路。2012年8月,该中心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借助济医附院品牌、人才、设备等优势,联合成立济医附院联合医院,将肛肠科发展成鲁西南首家肛肠病专业医院—济宁众和肛肠病医院,“看肛肠、到众和”成为百姓口碑。2013年7月与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签署帮扶协议,有效提升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能力。2015年1月与济宁市中医院签署帮扶协议,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得到中医名家诊治,“名中医馆”品牌效应显现,被评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0月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立“健康驿站,名医有约”项目,推进康复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建设。随着与N家三甲医院医联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不同医院名医的需求,居民在该中心就可享受到与大医院肛肠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等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二是深入开展医教研合作。2014年7月,该中心挂牌成立济宁医学院社区医学教学基地,成为济医附院国家级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下属机构,2016年起承担全科医师社区规培教学任务,接收济医附院规培学员35人、济宁医学院实习学生107人,探索建立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前台、三级医院为后盾、医学院校为指导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二、深入推进诊疗互联互通,有效弥补医疗资源短板

一是医联体内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甲医院通过资源共享、技术支持、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与该中心形成一套有效的医疗资源共享方式。一方面,三甲医院把该中心作为医联体内部门诊的延伸,给予全方位专家帮扶支持,定期派驻专家到基层坐诊、查房,参与病房会诊,如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每周二到该中心查房、内部教学,康复科治疗师团队每天到该中心指导治疗,该中心康复科主任每周一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康复科查房,通过三甲医院名医“传、帮、带”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三甲医院面向该中心提供了更充分的培训机会和更便利的学习条件,今年以来,该中心先后派6名业务骨干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5名业务骨干到济医附院进修;先后组织参加济医附院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10期,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6期;邀请三甲医院专家来中心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系统化对中心医务人员进行同质化业务培训。依托三甲医院优质的专家资源、规范的临床诊疗技术及先进的医疗设备,该中心快速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弥补了医疗人才等资源短板。与合作前相比,该中心发展迅速,日门诊量由90余人次增至400余人次;月业务收入由86万余元增至240余万元;职工月平均工资由1500余元增至4000余元。二是医联体内部实行双向转诊。该中心定位于常见病、多发病、慢病康复护理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发现的疑、难、急、危、重症,中心家庭医生可直接帮患者联系转诊至医联体内三甲医院,三甲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病患者可及时转回该中心进行社区康复、慢病管理,逐步形成“首诊在社区、大病转三级、康复回社区”的防治结合、分级医疗格局。今年以来,该中心上转济医附院和人民医院609人次,三甲医院下转210人次。

三、组建N个家庭医生团队,强化基层医疗承载能力

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稳定的医联体之后,该中心更加重视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更好地承接三甲医院资源和分诊病患,确保医联体建设更好地落地开花。一是全面强化家庭医生团队建设。该中心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有机融合,组建由全科医师、专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组成的9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服务,并充分发挥与三甲医院医联体的资源优势,实行上下对接、全专结合、内外联动。除自身对全科医师加强培养培训,该中心创新医联体内医教研合作,不断拓宽全科医师培养和能力提升途径。目前该中心配有带教师资 10 余人,均在济医附院组织下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全科医生培训并获得全科医师带教师资证书。对骨干全科医生重点培养,其中杨位芳主任医师受济医附院委派到台湾参加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二是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该中心2013年率先在全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积极向三甲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看齐。通过对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科学分类和整理,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建立了《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标准体系》,目前运行各类标准416项,标准体系覆盖社区卫生服务全过程,对服务规范标准、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运行管理规范标准等都做出具体明确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程序不规范等影响服务能力提升的问题,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 2017年5月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四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通过对照医联体三甲医院医疗规范找差距,逐步实现医联体内“服务标准统一、诊疗规范统一、转诊流程统一、管理方式统一”。目前,居民和患者对该中心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满意度由原来的85.3%上升至94.5%。三是全面提高社区首诊和承接分诊能力。该中心与济医附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通影像远程会诊,并与济医附院联合建立“健康之家”,基于远程健康监测技术,推行居民自助健康监测与专业医疗服务为一体的自助式健康管理服务。下步,将拓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载体,协调民政、老龄委和街道办等部门政策支持,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辖区探索建立N个社区健康之家,在健康之家将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结合起来,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承载项目,进一步提升社区首诊、承接分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