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区资讯
【健康科普】春季来临,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发布日期:2024-03-25 17:51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手足口病(HFMD)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感染最常见,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夏、秋季节最多(4月-7月)。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发病前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手足口病潜伏期3~7天,多数突然起病。约半数患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中、低热(38℃左右),伴乏力,可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感冒样症状,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轻症病例发病期主要以手、足、臀皮疹及口痛为特征。由于口咽痛影响进食,婴儿可表现为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或口唇。手、足等远端部位及臀部、躯干和四肢成簇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无疼痛瘙痒。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绝大多数患者病情温和、病程自限,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90%以上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是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本病的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散发期间,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黏膜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由其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感染。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托幼机构和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向卫健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及时用84消毒液对患者使用过的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桌等椅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衣被可置于日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婴幼儿和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同时,根据儿童生活环境中是否有手足口病发生,以及与手足口病发病患儿接触的密切程度,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汶上县  张燕